我要投稿 | 關于我們

標題 全文

陸鋒磊:堅守教育的原野

作者:蔡麗潔 發(fā)布時間:2025-09-26 來源: 江蘇教育報

  個人檔案

  江蘇省天一中學執(zhí)行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育對象、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育對象,江蘇師范大學、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育碩士校外導師,多篇論文發(fā)表于《人民教育》《中小學管理》等,相關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從1993年大學畢業(yè)初登教壇,到如今轉型教育管理崗位,江蘇省天一中學執(zhí)行校長陸鋒磊扎根高中教育熱土,辛勤耕耘了三十二載,親歷江蘇高中高品質(zhì)建設、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壯闊征程。“校園是原野,教室是原野,語文是原野,而我就是這片原野上的樹。”這是陸鋒磊由衷的心聲。

  天生是個語文人 

  年輕時的陸鋒磊也曾懷揣過成為“新聞人”“法律人”的夢想,然而,當他第一天走上天一中學的講臺,面對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他的“語文人”血脈就覺醒了,不僅“要把書教好”,更“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回憶最初的那段時光,這位文采斐然的語文教師用了非常樸素的話語總結:“那個時候,凡事很認真。”

  可是,“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第一堂公開課是上《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快速導入,展示主人公祥子的生活情境,他刻苦鉆研“一筆畫”,一氣呵成地在黑板上畫出祥子拉車的場景,將學生瞬間帶入酷暑中的北平。教授《故都的秋》,他又另辟蹊徑,從“悲秋”入手,帶著學生一道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十大文化母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達成了“有品格、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能在個人遭遇和國家情懷的碰撞中整合出悲秋的情緒”的共識。

  “語文課堂不是高速公路,而是廣闊的原野。”陸鋒磊始終在思考和探尋語文課堂的樣態(tài)。他曾觀摩一堂教學課,教授方法止于字字落實逐句翻譯。這對他觸動很深,他反思道:“讀《蘭亭集序》,應該是‘在山陰道上走,如在畫中游’的感受——文化的豐富讓人體會到無窮的趣味。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站在文化的平臺上,只有這樣,知識才是生動的,厚重的,也才能使學生受到人類精神食糧的滋養(yǎng)。”

  如他所言,文化,才是切入語文教學、以“小課堂”托起“大語文”的關鍵。2005年,天一中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舉辦首屆全國“聚焦課堂”研討活動。陸鋒磊參與“始得西山宴游記”同課異構展示,為了教好這篇課文,他“幾近狂熱”地把市面上能夠找到的柳宗元的詩集、傳記等研究資料都吃透了,贏得了上海市特級教師陳鐘梁“陸老師的課最大的亮點是教材解讀”的贊譽。時隔5年,陸鋒磊再上“始得西山宴游記”展示課,力求更上層樓。他從“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這句話中體悟出“教師在積累大量材料和理論理念之上,還需要掌握跟學生互動的合適方法”的心得。再過5年,他的論文《逐層推捱 釋題讀人——〈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嘗試》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fā)表,他深入淺出,詳細闡述了從文脈、文境、文眼入手,帶領學生體悟“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之道。整整15年,從教材解讀到讀文釋人、以文化人,陸鋒磊的修煉不斷精進,“看山還是山”。

  某種意義上,陸鋒磊在教學上更注重傳統(tǒng)士人精神的傳承。他扎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自身體驗,把“以文化人”的理想,凝練為“修身養(yǎng)學”的教育主張。“熟悉鋒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自覺而積極的讀書人。在鋒磊的課堂上,我們會被他向善向上、不斷精進的作風所感動。如果說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訣,那就是他一直把自己浸潤在文化的泡菜水里。”陸鋒磊2001年參加“錫山區(qū)首屆品牌教師研修班”時的導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儲建明對他如是評價。

  帶領一群教書人

  32年教學生涯,陸鋒磊連續(xù)18年擔任班主任,歷任語文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師訓處主任、教務處主任、分管教學副校長、執(zhí)行校長,是天一中學從農(nóng)村高中起步邁向高品質(zhì)示范高中的改革親歷者與推動者。

  2001年,天一語文組學科建設正處低谷,時任校長沈茂德“盯著”陸鋒磊連聽了三堂課后,將語文教研組長的重擔交到了這位30周歲的年輕人肩上。陸鋒磊大刀闊斧,銳意創(chuàng)新,引入錢理群主編的《新語文讀本》,首創(chuàng)天一中學假期必讀書單和81本推薦書目,并在全校設置閱讀課;同時整合課時,施行閱讀+寫作+課文教學的“鼎足策略”,助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學校每年撥款到位,由語文組統(tǒng)一購買學生閱讀書籍。此后,一周2個課時的保障,每個月的讀書報告會,“同組聽、師父聽、同行聽”的不斷打磨升級的閱讀課,引領天一學子借時文閱讀跳出校園看見時代與世界,在經(jīng)典名著中感知人類命運與歷史走向的交織,由影視作品體驗真善美的人性人情??校園里悄悄地變了模樣:課堂上摳字音字形字義的教學少了,注重課文整體美的教學多了;跑校門口小書攤看“地攤文學”的學生少了,圖書館閱覽室里的閱讀課熱鬧起來了,甚至出現(xiàn)了班級間“搶位”的盛況!學校又趁熱打鐵,在每棟教學樓里建起了年級圖書館。

  課程設置的改變促使了育人方式的轉型,也倒逼著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2004年,高二學生黃莉在江蘇省高中生作文大賽(現(xiàn)更名為“江蘇省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大賽”)中寫出了讓評委拍案叫絕的決賽作文《在路上》,一舉摘得特等獎第一名,這篇充滿人生哲思的作品甚至被編入了蘇教版《寫作》選修教科書。而后幾年,省教研室多次組織語文教師來天一學習交流,語文新教材的試點放在了天一,學校語文組先后獲得“江蘇省高中語文課程教材改革試驗工作先進集體”和“江蘇省高中作文教學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到2009年時,學校遴選學生參加全省高中生作文大賽,學生們的作文里充滿了關于歷史的、哲學的、人類歷史學的思考,陸鋒磊一直擔憂的“高中生精神缺鈣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

  “語文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2011年,擔任學校教務處主任的陸鋒磊投身教改一線,策劃和實施建設“天一書院”,拓展語文第二課堂。學校圖書館里建起了國學館,國學館中軸樹立八根紫銅柱,分別鐫刻“天地、政通、禮樂、詩騷、二圣、七賢、史鑒、藝林”八圖,引導學生追慕先賢風尚。接著,“天一書院”打開語文教學的邊界,形成包含天一詩社、天一文學社、天一史哲社等18個大語文社團在內(nèi)的人文素養(yǎng)社區(qū),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破墻”式修學。到2019年,“天一書院”堅實地邁出了“全學科覆蓋”的步伐,打通了學習空間、學習經(jīng)驗、課程資源、學習工具的通道,學生感慨地說:“我喜歡逗留在這里,因為這里都是和我趣味相投的人。”

  陸鋒磊始終堅定地認為,“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那些年里,每逢暑假,家中幾平方米的閣樓上,小電扇呼呼地吹著,在同為“天一人”的妻子王宏娟的支持下,陸鋒磊“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不斷行進在自我修煉、對話傳統(tǒng)的路上。李吉林關于教學生涯“撐桿跳”的比喻,洪宗禮提出的“語文教師要站穩(wěn)人格和學術的高地”,激勵鼓舞著陸鋒磊“做一個純粹的語文人”的追求,“靜心閱讀,認真寫作,我對自己的要求從未放松過”。關于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天一書院等研究的30多篇論文陸續(xù)發(fā)表,參與、主持的《書院優(yōu)秀傳統(tǒng)導引下的語文“養(yǎng)學”模式構建》等多個省市級課題順利結題。2016年,陸鋒磊獲評江蘇省特級教師;2017年,他成為“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

  一個讀書人帶領一群讀書人,朝著教改更深處探索。陸鋒磊擔任省農(nóng)村教師培育站導師,多次深入鹽城濱海、南京六合等農(nóng)村學校,為農(nóng)村中學發(fā)展把脈;他每年指導青年教師,為同行作講座、開公開課,與志同道合者長途跋涉。“我的學科師父的指引,就像《桃花源記》中的一句話‘仿佛若有光’。因為有‘光’的存在,我們穿過了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迷霧,成為更有學科素養(yǎng)與教育情懷的教育工作者。”提到師父陸鋒磊,天一中學教師張玲動情地說。青年教師童可參加省優(yōu)質(zhì)課評比,從市賽選拔到省賽出線,每一次關鍵的節(jié)點,“陸校長都會詳細地指明改進方向”,助推童可一舉奪魁。“無錫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是你的起點,你不能躺平,你還要帶新教師”,教研組長穆軍始終牢記陸校長的囑托,帶領語文組奮勇爭先。2024年4月,江蘇省高中語文陸鋒磊名師工作室正式開班,來自全省的優(yōu)秀語文人聚在天一中學的櫻花樹下,聽陸鋒磊認真地強調(diào)說,“教育生涯是一場惟精惟一的修煉”。

  培養(yǎng)更多卓越人

  從2019年升任天一中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到2024年起擔任執(zhí)行校長,陸鋒磊的角色逐漸從教育一線的探索者朝著教育改革的引領者轉變。更重的責任給了他更大的空間,更高的著眼點促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我們不應只著眼于一方寧靜的小天地,而要著眼于文化傳承、人才培養(yǎng)和促進社會進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響應時代號召、尊重教育規(guī)律。在‘拓局’與‘守正’中促進人性完善與社會進步的和諧共生,應該成為教育人的一種長期主義。”

  怎么“拓局”?如何“守正”?怎么推動“長期主義”的實踐?

  天一中學曾以積極探索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礎培養(yǎng)而著稱。陸鋒磊把握住了這個傳統(tǒng),并以此作為突破點,深化改革。在他“把課程種在校園里”的主張之下,學校持續(xù)深化“三類豐富課程”體系構建工作,以打造學科基礎課程、學術研修課程、學術挑戰(zhàn)課程為特色,重點建設了“STS綜合創(chuàng)新課程基地”“天一書院課程基地”“健康與運動課程基地”等九大課程基地,逐步推進學科研修中心、工程思創(chuàng)中心、創(chuàng)新實踐中心三大類85個學習中心的運轉實施。其中,凝聚天一教改人智慧結晶的“天一科學院:自主學習模式探索”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經(jīng)過多年實踐,已成為研究學生自主學習新思路和實踐范式。

  今年9月傳來好消息,在2025年世界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江蘇省天一中學代表隊憑借創(chuàng)新項目“智伴魚優(yōu)——基于RISC-VAI大模型的智能生態(tài)魚缸”,獲得人工智能賽道(高中組)金牌。“智伴魚優(yōu)”項目就起源于“天一科學院”電子創(chuàng)客社團與無錫科創(chuàng)企業(yè)合作的人工智能課程。“‘智伴魚優(yōu)’不做只講參數(shù)的機器,而要做有溫度的科技作品。”隊員們表示。學校種下的科學種子,正在天一學子的成長路上發(fā)芽開花。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卓越成長”,“天一人”接續(xù)奮斗,砥礪前行。在“三類豐富課程”有效實施的基礎上,學校繼續(xù)推進100%的學生參加社團活動,100%的學生具備游泳、球類運動的技能,100%的學生學會燒四菜一湯,100%的學生做90課時志愿者,100%的學生精讀80部推薦書籍,100%的學生參加50次“天一名人課堂”??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搭橋修路。

  2023年,無錫市首個中學運河船舶工程研創(chuàng)中心在天一中學揭牌。這門融合非遺文化、設計、建模、數(shù)字化、工程制作于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程,是學校落實“三高合作,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又一次嶄新嘗試。高校、高中、高新企業(yè)三方聯(lián)動,打破了教育圍墻。當“南大·天一地空科學探究”“同濟·天一人工智能”“中科大·天一量子科學探究”等特色課程在學校落地,當與高新企業(yè)合作共建的智慧教室投入使用,當高中校際之間資源共建共享聯(lián)盟機制順利運轉時,陸鋒磊理想中的“知識與生活、當下與未來、全面與個體”三個融通的教育圖景,正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

  今年5月,在天一中學第33屆科技節(jié)上,學校宣布啟動“三航”卓越人才培養(yǎng)工程,以航空航天航海為核心領域,與南京理工大學等8所軍工類高校、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等6個研究所簽署共建協(xié)議,構建“中學—高校—研究所”協(xié)同育人機制,著力打造“思政+科技+工程”融合課程體系,培育兼具家國情懷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時代領軍人才。從建立與單個高校的合作,到與一類高校、研究所集群共建,“三高合作,協(xié)同育人”機制又一次升級了!

  在今年春季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上,陸鋒磊面向全校師生慷慨致辭:“作為‘老天一人’,30多年來我見證了學校的成長與發(fā)展,是一代代天一人‘天道酬勤,一以貫之’,共同奠基并鑄就了我們現(xiàn)在的成長與輝煌。學校開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45年、生態(tài)校園建設30年、聚焦課堂研究20年、生活德育20年,天一科學院建設16年,實施國際教育15年、學生發(fā)展指導15年、中學生‘英才計劃’11年??跨過一個個難關,征服一座座高峰,就像冬天的沉寂,孕育春天的生機。這是屬于天一的‘長期主義’。”

  現(xiàn)在的陸鋒磊這樣總結身為執(zhí)行校長的“每日流程”:上午探索專業(yè)理性,下午回應社會事務,晚上回歸學術生活。為了完成“每日流程”,他在校園里來回奔走的“每日運動量”總會超過兩萬步。校園里的草木隨四時榮枯,師生迎朝陽而蓬勃生長,他奮斗于此,堅守于此。

  “不管風云變幻、潮起潮落,教育最強大的基因應是‘止于至善’的價值追求。教育者應該永遠探尋的一條路徑,是讓孩子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相互關系中修養(yǎng)高尚的道德,并由此關愛自然、服務社會和國家發(fā)展。這是教育應有的專業(yè)理性和社會責任,也是教師應該守正的初心。”陸鋒磊如是道。

  【另眼看他】

  認識陸鋒磊先生已很久了。1994年8月,我從梅村中學副校長崗位調(diào)任天一中學校長時,他已于1993年大學畢業(yè)分配至此任教。32年來,他始終扎根天一校園,見證并參與了天一中學的諸多重要改革與探索。他是天一中學走向育人高地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我認為學校管理的基礎是管理者必須對教育的一些原點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如教育是什么?學校是什么地方?當代學生有哪些特點?教師的角色是什么?學校管理者又必須能夠把握學校優(yōu)質(zhì)發(fā)展的重點和難點。如建設豐富課程、建設有責任心和教育智慧的教師隊伍、推動學校特色發(fā)展等等。對以上問題的認識,重點和難點工作的推進,沒有相當?shù)膶嵺`體驗和長期的管理經(jīng)歷,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精準把握的。而所謂成熟的經(jīng)驗一定來自長期主義的過程性體驗。天一中學開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45年、聚焦課堂研究20年、生活德育20年,天一科學院建設16年,中學生“英才計劃”11年??這是屬于天一的“長期主義”,陸鋒磊先生在天一中學工作32年,浸潤其中,繼往開來,他的教育經(jīng)歷、管理歷練,正是我以上觀點的佐證范例。

  在我接觸過的校長群體中,鮮有像陸鋒磊這般擁有豐富崗位淬煉的。他曾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18年,推動大語文教學實驗,推動天一書院課程基地建設等,促使天一語文教學質(zhì)量不斷躍升,天一語文組沉淀出充滿引導力的文化力量。他任師訓處主任5年,推動青年教師培養(yǎng),推進項目性課程研究,學校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他任教務處主任4年、分管教學副校長5年,其間不斷優(yōu)化學校教學過程管理,推進豐富課程建設,推進育人模式優(yōu)化,學校教學質(zhì)量高位穩(wěn)定,學生各類人才群星燦爛??而正是這樣的多崗位歷練,長期主義的責任擔當與探索實踐,讓陸鋒磊先生成為了天一高地的執(zhí)行校長。

  明年,天一將迎來80周年校慶,我相信,陸鋒磊先生擁有的豐富經(jīng)驗和滿腔的天一情懷,一定是天一中學繼續(xù)發(fā)展,高位發(fā)展的引領力量。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天一中學原校長 沈茂德

  陸兄的名字很特別——前鋒先鋒之“鋒”,三石合體之“磊”。在我看來,他語文教學方面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方面的建樹,也正如其名。

  我們之間緣分早結,十幾年前他曾為我的生成性教學團隊做過講座。當時還沒有出臺現(xiàn)在的新課標,但新課標里“生活情境”一詞已在其講座中出現(xiàn),足見其教學理念的前瞻性。

  他主張“修身養(yǎng)學”,即修君子人格,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一個短語生成出兩個方向的意思:德與學。尤其是教學曰“養(yǎng)學”,說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來不易,需養(yǎng)而成之。養(yǎng)成是慢功夫,如同父母把孩子拉扯大。這道出了學校教育的真諦!他還借鑒書院智慧,推出書院課程,為“養(yǎng)學”找到一條極其重要的路徑。這實際上是通過書院構建開放的學習場域,讓莘莘學子養(yǎng)成自覺自勵的精神。

  既有“修身”“養(yǎng)學”作為世界觀,又有“書院”作為方法論。陸兄的教育愿景如此美麗,卻又能落地生根。它給天一中學帶來了輝煌的辦學實績,使之成為一所馳名省內(nèi)外的名校。

——國家級教學名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鹽城中學教師 李仁甫

責任編輯:朱璐

陸鋒磊:堅守教育的原野
發(fā)布時間:2025-09-26   
來       源:江蘇教育報  
作       者:蔡麗潔

  個人檔案

  江蘇省天一中學執(zhí)行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育對象、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育對象,江蘇師范大學、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育碩士校外導師,多篇論文發(fā)表于《人民教育》《中小學管理》等,相關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從1993年大學畢業(yè)初登教壇,到如今轉型教育管理崗位,江蘇省天一中學執(zhí)行校長陸鋒磊扎根高中教育熱土,辛勤耕耘了三十二載,親歷江蘇高中高品質(zhì)建設、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壯闊征程。“校園是原野,教室是原野,語文是原野,而我就是這片原野上的樹。”這是陸鋒磊由衷的心聲。

  天生是個語文人 

  年輕時的陸鋒磊也曾懷揣過成為“新聞人”“法律人”的夢想,然而,當他第一天走上天一中學的講臺,面對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他的“語文人”血脈就覺醒了,不僅“要把書教好”,更“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回憶最初的那段時光,這位文采斐然的語文教師用了非常樸素的話語總結:“那個時候,凡事很認真。”

  可是,“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第一堂公開課是上《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快速導入,展示主人公祥子的生活情境,他刻苦鉆研“一筆畫”,一氣呵成地在黑板上畫出祥子拉車的場景,將學生瞬間帶入酷暑中的北平。教授《故都的秋》,他又另辟蹊徑,從“悲秋”入手,帶著學生一道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十大文化母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達成了“有品格、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能在個人遭遇和國家情懷的碰撞中整合出悲秋的情緒”的共識。

  “語文課堂不是高速公路,而是廣闊的原野。”陸鋒磊始終在思考和探尋語文課堂的樣態(tài)。他曾觀摩一堂教學課,教授方法止于字字落實逐句翻譯。這對他觸動很深,他反思道:“讀《蘭亭集序》,應該是‘在山陰道上走,如在畫中游’的感受——文化的豐富讓人體會到無窮的趣味。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站在文化的平臺上,只有這樣,知識才是生動的,厚重的,也才能使學生受到人類精神食糧的滋養(yǎng)。”

  如他所言,文化,才是切入語文教學、以“小課堂”托起“大語文”的關鍵。2005年,天一中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舉辦首屆全國“聚焦課堂”研討活動。陸鋒磊參與“始得西山宴游記”同課異構展示,為了教好這篇課文,他“幾近狂熱”地把市面上能夠找到的柳宗元的詩集、傳記等研究資料都吃透了,贏得了上海市特級教師陳鐘梁“陸老師的課最大的亮點是教材解讀”的贊譽。時隔5年,陸鋒磊再上“始得西山宴游記”展示課,力求更上層樓。他從“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這句話中體悟出“教師在積累大量材料和理論理念之上,還需要掌握跟學生互動的合適方法”的心得。再過5年,他的論文《逐層推捱 釋題讀人——〈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嘗試》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fā)表,他深入淺出,詳細闡述了從文脈、文境、文眼入手,帶領學生體悟“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之道。整整15年,從教材解讀到讀文釋人、以文化人,陸鋒磊的修煉不斷精進,“看山還是山”。

  某種意義上,陸鋒磊在教學上更注重傳統(tǒng)士人精神的傳承。他扎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自身體驗,把“以文化人”的理想,凝練為“修身養(yǎng)學”的教育主張。“熟悉鋒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自覺而積極的讀書人。在鋒磊的課堂上,我們會被他向善向上、不斷精進的作風所感動。如果說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訣,那就是他一直把自己浸潤在文化的泡菜水里。”陸鋒磊2001年參加“錫山區(qū)首屆品牌教師研修班”時的導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儲建明對他如是評價。

  帶領一群教書人

  32年教學生涯,陸鋒磊連續(xù)18年擔任班主任,歷任語文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師訓處主任、教務處主任、分管教學副校長、執(zhí)行校長,是天一中學從農(nóng)村高中起步邁向高品質(zhì)示范高中的改革親歷者與推動者。

  2001年,天一語文組學科建設正處低谷,時任校長沈茂德“盯著”陸鋒磊連聽了三堂課后,將語文教研組長的重擔交到了這位30周歲的年輕人肩上。陸鋒磊大刀闊斧,銳意創(chuàng)新,引入錢理群主編的《新語文讀本》,首創(chuàng)天一中學假期必讀書單和81本推薦書目,并在全校設置閱讀課;同時整合課時,施行閱讀+寫作+課文教學的“鼎足策略”,助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學校每年撥款到位,由語文組統(tǒng)一購買學生閱讀書籍。此后,一周2個課時的保障,每個月的讀書報告會,“同組聽、師父聽、同行聽”的不斷打磨升級的閱讀課,引領天一學子借時文閱讀跳出校園看見時代與世界,在經(jīng)典名著中感知人類命運與歷史走向的交織,由影視作品體驗真善美的人性人情??校園里悄悄地變了模樣:課堂上摳字音字形字義的教學少了,注重課文整體美的教學多了;跑校門口小書攤看“地攤文學”的學生少了,圖書館閱覽室里的閱讀課熱鬧起來了,甚至出現(xiàn)了班級間“搶位”的盛況!學校又趁熱打鐵,在每棟教學樓里建起了年級圖書館。

  課程設置的改變促使了育人方式的轉型,也倒逼著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2004年,高二學生黃莉在江蘇省高中生作文大賽(現(xiàn)更名為“江蘇省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大賽”)中寫出了讓評委拍案叫絕的決賽作文《在路上》,一舉摘得特等獎第一名,這篇充滿人生哲思的作品甚至被編入了蘇教版《寫作》選修教科書。而后幾年,省教研室多次組織語文教師來天一學習交流,語文新教材的試點放在了天一,學校語文組先后獲得“江蘇省高中語文課程教材改革試驗工作先進集體”和“江蘇省高中作文教學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到2009年時,學校遴選學生參加全省高中生作文大賽,學生們的作文里充滿了關于歷史的、哲學的、人類歷史學的思考,陸鋒磊一直擔憂的“高中生精神缺鈣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

  “語文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2011年,擔任學校教務處主任的陸鋒磊投身教改一線,策劃和實施建設“天一書院”,拓展語文第二課堂。學校圖書館里建起了國學館,國學館中軸樹立八根紫銅柱,分別鐫刻“天地、政通、禮樂、詩騷、二圣、七賢、史鑒、藝林”八圖,引導學生追慕先賢風尚。接著,“天一書院”打開語文教學的邊界,形成包含天一詩社、天一文學社、天一史哲社等18個大語文社團在內(nèi)的人文素養(yǎng)社區(qū),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破墻”式修學。到2019年,“天一書院”堅實地邁出了“全學科覆蓋”的步伐,打通了學習空間、學習經(jīng)驗、課程資源、學習工具的通道,學生感慨地說:“我喜歡逗留在這里,因為這里都是和我趣味相投的人。”

  陸鋒磊始終堅定地認為,“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那些年里,每逢暑假,家中幾平方米的閣樓上,小電扇呼呼地吹著,在同為“天一人”的妻子王宏娟的支持下,陸鋒磊“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不斷行進在自我修煉、對話傳統(tǒng)的路上。李吉林關于教學生涯“撐桿跳”的比喻,洪宗禮提出的“語文教師要站穩(wěn)人格和學術的高地”,激勵鼓舞著陸鋒磊“做一個純粹的語文人”的追求,“靜心閱讀,認真寫作,我對自己的要求從未放松過”。關于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天一書院等研究的30多篇論文陸續(xù)發(fā)表,參與、主持的《書院優(yōu)秀傳統(tǒng)導引下的語文“養(yǎng)學”模式構建》等多個省市級課題順利結題。2016年,陸鋒磊獲評江蘇省特級教師;2017年,他成為“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

  一個讀書人帶領一群讀書人,朝著教改更深處探索。陸鋒磊擔任省農(nóng)村教師培育站導師,多次深入鹽城濱海、南京六合等農(nóng)村學校,為農(nóng)村中學發(fā)展把脈;他每年指導青年教師,為同行作講座、開公開課,與志同道合者長途跋涉。“我的學科師父的指引,就像《桃花源記》中的一句話‘仿佛若有光’。因為有‘光’的存在,我們穿過了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迷霧,成為更有學科素養(yǎng)與教育情懷的教育工作者。”提到師父陸鋒磊,天一中學教師張玲動情地說。青年教師童可參加省優(yōu)質(zhì)課評比,從市賽選拔到省賽出線,每一次關鍵的節(jié)點,“陸校長都會詳細地指明改進方向”,助推童可一舉奪魁。“無錫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是你的起點,你不能躺平,你還要帶新教師”,教研組長穆軍始終牢記陸校長的囑托,帶領語文組奮勇爭先。2024年4月,江蘇省高中語文陸鋒磊名師工作室正式開班,來自全省的優(yōu)秀語文人聚在天一中學的櫻花樹下,聽陸鋒磊認真地強調(diào)說,“教育生涯是一場惟精惟一的修煉”。

  培養(yǎng)更多卓越人

  從2019年升任天一中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到2024年起擔任執(zhí)行校長,陸鋒磊的角色逐漸從教育一線的探索者朝著教育改革的引領者轉變。更重的責任給了他更大的空間,更高的著眼點促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我們不應只著眼于一方寧靜的小天地,而要著眼于文化傳承、人才培養(yǎng)和促進社會進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響應時代號召、尊重教育規(guī)律。在‘拓局’與‘守正’中促進人性完善與社會進步的和諧共生,應該成為教育人的一種長期主義。”

  怎么“拓局”?如何“守正”?怎么推動“長期主義”的實踐?

  天一中學曾以積極探索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礎培養(yǎng)而著稱。陸鋒磊把握住了這個傳統(tǒng),并以此作為突破點,深化改革。在他“把課程種在校園里”的主張之下,學校持續(xù)深化“三類豐富課程”體系構建工作,以打造學科基礎課程、學術研修課程、學術挑戰(zhàn)課程為特色,重點建設了“STS綜合創(chuàng)新課程基地”“天一書院課程基地”“健康與運動課程基地”等九大課程基地,逐步推進學科研修中心、工程思創(chuàng)中心、創(chuàng)新實踐中心三大類85個學習中心的運轉實施。其中,凝聚天一教改人智慧結晶的“天一科學院:自主學習模式探索”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經(jīng)過多年實踐,已成為研究學生自主學習新思路和實踐范式。

  今年9月傳來好消息,在2025年世界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江蘇省天一中學代表隊憑借創(chuàng)新項目“智伴魚優(yōu)——基于RISC-VAI大模型的智能生態(tài)魚缸”,獲得人工智能賽道(高中組)金牌。“智伴魚優(yōu)”項目就起源于“天一科學院”電子創(chuàng)客社團與無錫科創(chuàng)企業(yè)合作的人工智能課程。“‘智伴魚優(yōu)’不做只講參數(shù)的機器,而要做有溫度的科技作品。”隊員們表示。學校種下的科學種子,正在天一學子的成長路上發(fā)芽開花。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卓越成長”,“天一人”接續(xù)奮斗,砥礪前行。在“三類豐富課程”有效實施的基礎上,學校繼續(xù)推進100%的學生參加社團活動,100%的學生具備游泳、球類運動的技能,100%的學生學會燒四菜一湯,100%的學生做90課時志愿者,100%的學生精讀80部推薦書籍,100%的學生參加50次“天一名人課堂”??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搭橋修路。

  2023年,無錫市首個中學運河船舶工程研創(chuàng)中心在天一中學揭牌。這門融合非遺文化、設計、建模、數(shù)字化、工程制作于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程,是學校落實“三高合作,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又一次嶄新嘗試。高校、高中、高新企業(yè)三方聯(lián)動,打破了教育圍墻。當“南大·天一地空科學探究”“同濟·天一人工智能”“中科大·天一量子科學探究”等特色課程在學校落地,當與高新企業(yè)合作共建的智慧教室投入使用,當高中校際之間資源共建共享聯(lián)盟機制順利運轉時,陸鋒磊理想中的“知識與生活、當下與未來、全面與個體”三個融通的教育圖景,正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

  今年5月,在天一中學第33屆科技節(jié)上,學校宣布啟動“三航”卓越人才培養(yǎng)工程,以航空航天航海為核心領域,與南京理工大學等8所軍工類高校、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等6個研究所簽署共建協(xié)議,構建“中學—高校—研究所”協(xié)同育人機制,著力打造“思政+科技+工程”融合課程體系,培育兼具家國情懷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時代領軍人才。從建立與單個高校的合作,到與一類高校、研究所集群共建,“三高合作,協(xié)同育人”機制又一次升級了!

  在今年春季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上,陸鋒磊面向全校師生慷慨致辭:“作為‘老天一人’,30多年來我見證了學校的成長與發(fā)展,是一代代天一人‘天道酬勤,一以貫之’,共同奠基并鑄就了我們現(xiàn)在的成長與輝煌。學校開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45年、生態(tài)校園建設30年、聚焦課堂研究20年、生活德育20年,天一科學院建設16年,實施國際教育15年、學生發(fā)展指導15年、中學生‘英才計劃’11年??跨過一個個難關,征服一座座高峰,就像冬天的沉寂,孕育春天的生機。這是屬于天一的‘長期主義’。”

  現(xiàn)在的陸鋒磊這樣總結身為執(zhí)行校長的“每日流程”:上午探索專業(yè)理性,下午回應社會事務,晚上回歸學術生活。為了完成“每日流程”,他在校園里來回奔走的“每日運動量”總會超過兩萬步。校園里的草木隨四時榮枯,師生迎朝陽而蓬勃生長,他奮斗于此,堅守于此。

  “不管風云變幻、潮起潮落,教育最強大的基因應是‘止于至善’的價值追求。教育者應該永遠探尋的一條路徑,是讓孩子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相互關系中修養(yǎng)高尚的道德,并由此關愛自然、服務社會和國家發(fā)展。這是教育應有的專業(yè)理性和社會責任,也是教師應該守正的初心。”陸鋒磊如是道。

  【另眼看他】

  認識陸鋒磊先生已很久了。1994年8月,我從梅村中學副校長崗位調(diào)任天一中學校長時,他已于1993年大學畢業(yè)分配至此任教。32年來,他始終扎根天一校園,見證并參與了天一中學的諸多重要改革與探索。他是天一中學走向育人高地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我認為學校管理的基礎是管理者必須對教育的一些原點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如教育是什么?學校是什么地方?當代學生有哪些特點?教師的角色是什么?學校管理者又必須能夠把握學校優(yōu)質(zhì)發(fā)展的重點和難點。如建設豐富課程、建設有責任心和教育智慧的教師隊伍、推動學校特色發(fā)展等等。對以上問題的認識,重點和難點工作的推進,沒有相當?shù)膶嵺`體驗和長期的管理經(jīng)歷,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精準把握的。而所謂成熟的經(jīng)驗一定來自長期主義的過程性體驗。天一中學開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45年、聚焦課堂研究20年、生活德育20年,天一科學院建設16年,中學生“英才計劃”11年??這是屬于天一的“長期主義”,陸鋒磊先生在天一中學工作32年,浸潤其中,繼往開來,他的教育經(jīng)歷、管理歷練,正是我以上觀點的佐證范例。

  在我接觸過的校長群體中,鮮有像陸鋒磊這般擁有豐富崗位淬煉的。他曾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18年,推動大語文教學實驗,推動天一書院課程基地建設等,促使天一語文教學質(zhì)量不斷躍升,天一語文組沉淀出充滿引導力的文化力量。他任師訓處主任5年,推動青年教師培養(yǎng),推進項目性課程研究,學校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他任教務處主任4年、分管教學副校長5年,其間不斷優(yōu)化學校教學過程管理,推進豐富課程建設,推進育人模式優(yōu)化,學校教學質(zhì)量高位穩(wěn)定,學生各類人才群星燦爛??而正是這樣的多崗位歷練,長期主義的責任擔當與探索實踐,讓陸鋒磊先生成為了天一高地的執(zhí)行校長。

  明年,天一將迎來80周年校慶,我相信,陸鋒磊先生擁有的豐富經(jīng)驗和滿腔的天一情懷,一定是天一中學繼續(xù)發(fā)展,高位發(fā)展的引領力量。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天一中學原校長 沈茂德

  陸兄的名字很特別——前鋒先鋒之“鋒”,三石合體之“磊”。在我看來,他語文教學方面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方面的建樹,也正如其名。

  我們之間緣分早結,十幾年前他曾為我的生成性教學團隊做過講座。當時還沒有出臺現(xiàn)在的新課標,但新課標里“生活情境”一詞已在其講座中出現(xiàn),足見其教學理念的前瞻性。

  他主張“修身養(yǎng)學”,即修君子人格,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一個短語生成出兩個方向的意思:德與學。尤其是教學曰“養(yǎng)學”,說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來不易,需養(yǎng)而成之。養(yǎng)成是慢功夫,如同父母把孩子拉扯大。這道出了學校教育的真諦!他還借鑒書院智慧,推出書院課程,為“養(yǎng)學”找到一條極其重要的路徑。這實際上是通過書院構建開放的學習場域,讓莘莘學子養(yǎng)成自覺自勵的精神。

  既有“修身”“養(yǎng)學”作為世界觀,又有“書院”作為方法論。陸兄的教育愿景如此美麗,卻又能落地生根。它給天一中學帶來了輝煌的辦學實績,使之成為一所馳名省內(nèi)外的名校。

——國家級教學名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鹽城中學教師 李仁甫

責任編輯:朱璐
枞阳县| 巴里| 金川县| 军事| 都匀市| 杭锦后旗| 旬阳县| 仁寿县| 玉山县| 弥勒县| 诸城市| 临洮县| 合肥市| 吉首市| 西青区| 阿鲁科尔沁旗| 曲周县| 饶平县| 萨迦县| 澜沧| 偏关县| 扎兰屯市| 黎城县| 辽阳县| 海盐县| 乐亭县| 瑞安市| 沈阳市| 文化| 吉木萨尔县| 定南县| 丰镇市| 大同县| 黄龙县| 叙永县| 望江县| 广丰县| 永昌县| 金寨县| 镇安县|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