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關于我們

標題 全文

首頁 > 視點

自省:剔除心靈的“稗谷”

——開學季·評論員想對你說⑨

作者:江 東 發(fā)布時間:2025-09-23 來源: 新華日報

  “人心有病,須是剝落。剝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隨起來,又剝落,又清明。須是剝落得凈盡方是。”翻開《象山語錄》,來自800年前的“剝落”之說,仍予今人以啟迪。在存齋先生看來,“心蔽”如潔凈之物被污泥包裹,要讓其恢復清明之態(tài),必須一層一層剝去附在外部的污物。所謂“剝落”,置于當代語境中,便是自省。

  1926年11月11日,魯迅在《寫在〈墳〉后面》一文中寫道:“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無情面”已經非常之難了,還要加一個“更”字,這個“更”字一加,分量就大不一樣。可貴之處,便在于敢于刀刃向內的勇氣。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和自己的心進行斗爭是難堪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是“解剖”別人比較容易,而“解剖”自己就不那么容易做到。有些人對待別人的缺點錯誤“鐵面無私”,但對自己身上的缺點錯誤卻總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種“嚴于律人,寬于律己”的做派,說到底,就是怕“痛”,沒有勇氣“解剖我自己”,所以找出千萬理由。

  “解剖自己”光有勇氣還不夠,還需學會方法,既不能亂來一氣,也不可敷衍了事。對于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同學來說,通過不斷科學、辯證地“解剖自己”,剔除心田里的“稗谷”,對于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善莫大焉。

  “解剖自己”要持之以恒。人的每一種錯誤思想和行為,都有它的頑固性。今天改了,以后還可能由于習慣的惰性再表現(xiàn)出來,需要長期用心糾正。每一次糾正,便對正確思想和行為的形成起到強化作用,對錯誤的東西起到抑制作用。人在社會生活中,可能不自覺地受到一些不恰當的觀念和現(xiàn)象的影響,道德意識中會侵入新的雜質,更需要及早發(fā)現(xiàn)并糾正。

  “解剖自己”還要敢公開。周恩來同志曾說過:“有錯誤要逢人便講,既可取得同志的監(jiān)督幫助,又可以給同志們以借鑒。”這是因為,想要偷偷地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并不容易。做到“逢人便講”,使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既可以得到群眾的監(jiān)督,又可以使群眾知道你改正缺點錯誤的決心,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有些人,自己有了缺點錯誤,非但不作公開檢討,反而拒絕他人的批評幫助,甚至怒目而視,尋機報復,這是十分錯誤的,這本身就應該很好地解剖解剖。

  “解剖自己”還得摸準弱點。托爾斯泰十六七歲的時候,有著明顯的弱點:急躁、懶惰、缺乏毅力,什么事都想干,卻都難得干到底。他深感這種性格弱點是他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巨大障礙,決心向它開戰(zhàn)。于是,他采取了兩個并不顯眼的措施:一是天天早起做體操,稱為“記憶力體操”;二是每晚臨睡前,以記日記作為一天的結束。這兩個習慣保持到托翁八旬高齡。借助著這兩個看似“易如反掌”的措施,托爾斯泰不僅克服了懶惰、急躁、缺乏毅力的意志缺陷,而且大大增進健康和記憶力。

  “解剖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正心誠意。“人之有心,猶舟之有舵。舵橫則舟橫,舵正則舟正。故善檢身者先治心。”古人說的正心很有道理,也很重要。人活于世,要成就事業(yè),必須先拋棄一切害人之心、損人之心、欺人之心。心正了,才不致于走上歪門邪道、干出傷天害理之事,方能“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當然,自省是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而不是揪住錯誤不放,不停地用錯誤否定自己、審判自己。剛剛進入大學,無論是學業(yè),還是人際關系,都會面臨一些不適。如果忽略全局,不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就容易把所有問題都歸結于己身,一次犯錯就沉浸在低落情緒中,反復苛責自己,甚至懲罰自己,就會陷入無限的內耗。

  誠然,自我反省并不是件容易事,但不妨將之視作推動自我成長的利器。甩掉“難堪”顧慮,甚至抱著某種愉快的心情去“和自己的心進行斗爭”,自會柳暗花明。

  原載:2025年9月23日《新華日報》,版次:4

責任編輯:陳路

自省:剔除心靈的“稗谷”
——開學季·評論員想對你說⑨
發(fā)布時間:2025-09-23   
來       源:新華日報  
作       者:江 東

  “人心有病,須是剝落。剝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隨起來,又剝落,又清明。須是剝落得凈盡方是。”翻開《象山語錄》,來自800年前的“剝落”之說,仍予今人以啟迪。在存齋先生看來,“心蔽”如潔凈之物被污泥包裹,要讓其恢復清明之態(tài),必須一層一層剝去附在外部的污物。所謂“剝落”,置于當代語境中,便是自省。

  1926年11月11日,魯迅在《寫在〈墳〉后面》一文中寫道:“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無情面”已經非常之難了,還要加一個“更”字,這個“更”字一加,分量就大不一樣。可貴之處,便在于敢于刀刃向內的勇氣。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和自己的心進行斗爭是難堪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是“解剖”別人比較容易,而“解剖”自己就不那么容易做到。有些人對待別人的缺點錯誤“鐵面無私”,但對自己身上的缺點錯誤卻總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種“嚴于律人,寬于律己”的做派,說到底,就是怕“痛”,沒有勇氣“解剖我自己”,所以找出千萬理由。

  “解剖自己”光有勇氣還不夠,還需學會方法,既不能亂來一氣,也不可敷衍了事。對于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同學來說,通過不斷科學、辯證地“解剖自己”,剔除心田里的“稗谷”,對于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善莫大焉。

  “解剖自己”要持之以恒。人的每一種錯誤思想和行為,都有它的頑固性。今天改了,以后還可能由于習慣的惰性再表現(xiàn)出來,需要長期用心糾正。每一次糾正,便對正確思想和行為的形成起到強化作用,對錯誤的東西起到抑制作用。人在社會生活中,可能不自覺地受到一些不恰當的觀念和現(xiàn)象的影響,道德意識中會侵入新的雜質,更需要及早發(fā)現(xiàn)并糾正。

  “解剖自己”還要敢公開。周恩來同志曾說過:“有錯誤要逢人便講,既可取得同志的監(jiān)督幫助,又可以給同志們以借鑒。”這是因為,想要偷偷地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并不容易。做到“逢人便講”,使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既可以得到群眾的監(jiān)督,又可以使群眾知道你改正缺點錯誤的決心,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有些人,自己有了缺點錯誤,非但不作公開檢討,反而拒絕他人的批評幫助,甚至怒目而視,尋機報復,這是十分錯誤的,這本身就應該很好地解剖解剖。

  “解剖自己”還得摸準弱點。托爾斯泰十六七歲的時候,有著明顯的弱點:急躁、懶惰、缺乏毅力,什么事都想干,卻都難得干到底。他深感這種性格弱點是他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巨大障礙,決心向它開戰(zhàn)。于是,他采取了兩個并不顯眼的措施:一是天天早起做體操,稱為“記憶力體操”;二是每晚臨睡前,以記日記作為一天的結束。這兩個習慣保持到托翁八旬高齡。借助著這兩個看似“易如反掌”的措施,托爾斯泰不僅克服了懶惰、急躁、缺乏毅力的意志缺陷,而且大大增進健康和記憶力。

  “解剖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正心誠意。“人之有心,猶舟之有舵。舵橫則舟橫,舵正則舟正。故善檢身者先治心。”古人說的正心很有道理,也很重要。人活于世,要成就事業(yè),必須先拋棄一切害人之心、損人之心、欺人之心。心正了,才不致于走上歪門邪道、干出傷天害理之事,方能“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當然,自省是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而不是揪住錯誤不放,不停地用錯誤否定自己、審判自己。剛剛進入大學,無論是學業(yè),還是人際關系,都會面臨一些不適。如果忽略全局,不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就容易把所有問題都歸結于己身,一次犯錯就沉浸在低落情緒中,反復苛責自己,甚至懲罰自己,就會陷入無限的內耗。

  誠然,自我反省并不是件容易事,但不妨將之視作推動自我成長的利器。甩掉“難堪”顧慮,甚至抱著某種愉快的心情去“和自己的心進行斗爭”,自會柳暗花明。

  原載:2025年9月23日《新華日報》,版次:4

責任編輯:陳路
扶沟县| 灵丘县| 隆德县| 金堂县| 福建省| 调兵山市| 济源市| 财经| 临猗县| 微博| 芒康县| 正安县| 荣成市| 漳平市| 望奎县| 嘉定区| 阳泉市| 资溪县| 岑溪市| 肥东县| 西安市| 永吉县| 太康县| 文安县| 新化县| 洪泽县| 南丰县| 舞阳县| 永登县| 罗城| 合肥市| 临沭县| 天长市| 衢州市| 新邵县| 揭西县| 惠州市| 陆丰市| 吴江市| 子长县|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