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關于我們

標題 全文

首頁 > 視點

自勵:跬步江山即寥廓

——開學季·評論員最想對你說⑩

作者:江 東 發(fā)布時間:2025-09-24 來源: 新華日報

  廣袤之野,春雨難料,籽粒催生須不違春候,該萌動時要適時伸展芽信,破土為先。物有此意,人心亦然。人生難免會有這樣的時刻,當完成一項自己認為了不起的工作時,卻沒得到他人的認可,甚至招致批評,這時最需要的就是自勵。

  自勵,支撐處困境者挺直腰桿、勇往直前。蒲松齡自幼聰明、發(fā)憤苦讀,可屢次應試都名落孫山。遭受落榜打擊的他決心放棄應考,在家鄉(xiāng)做師,轉而著文,為激勵自己,他在銅鎮(zhèn)紙上自刻了一副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種破釜沉舟、臥薪嘗膽的精神激勵下,他埋頭撰書,始終不輟,寫出光輝的《聊齋志異》。

  自勵,賦予干事者前進動力、創(chuàng)業(yè)勁頭。琴納歷經(jīng)30年反復試驗,得出“牛痘”能產(chǎn)生天花免疫的結論,卻招致保守勢力的攻擊和污蔑,英國皇家學會也拒絕這項發(fā)明。一心要戰(zhàn)勝天花的他自言“我這只已經(jīng)揚帆、開航、決心到達彼岸的小船,應該再經(jīng)歷一些狂風暴雨的襲擊”,選擇自費出版論文,最終獲得承認。

  自勵,還會隨時提醒我們努力再努力、奮斗再奮斗。“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得知自己被重點中學錄取,劉福江在日記本上抄下了馬克思的這段論述。因小兒麻痹癥腿患殘疾的他艱難而幸運地跨入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始前,導師拿出兩個研究課題:一個是工作量及難度適中的課題,另一個是工作量偏大、難度高,但頗具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的課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經(jīng)常在計算機房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這篇論文糾正了美國同類權威文獻中的錯誤,大大節(jié)省了計算時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身處逆境不沉淪,遭遇困苦不消極,反而更堅強、更堅定,反而更努力、更發(fā)憤,正是自勵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

  自勵,要自覺。宋代智僧宗元有一偈相傳:某弟子向其訴說長修不悟的苦惱,求其相助。宗元曰:“諸事我盡可替你,惟五事無能為力。”弟子問:“何事?”宗元曰:“穿衣吃飯,大解小解,皆不能代。身下有腿,自己須馱著自己走!”弟子聞之,頓悟。其實,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潛力,比如創(chuàng)造力,或是對潛在信息超常的感覺能力。主動挖掘自我潛力、自我肯定,便會意識到自己在成長、在進步,產(chǎn)生由滿足和欣喜結合所形成的欣慰感,自然而然進入“心流”狀態(tài)。

  自勵,要立志。被問到自己的理想時,巴金回道:“把個人的生命連系在群體的生命上面,在人類繁榮的時候,我們只看見生命的連續(xù),哪里還有個人的滅亡?”換言之,理想是一種需要夠一夠的、有利于社會的奮斗目標,影響著人的行為選擇。如果“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到哪里”,過一天算一天,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像一艘沒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隨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拋往礁石,便是被潮水棄在沙灘,容易對未來產(chǎn)生迷茫、焦慮和恐懼。

  自勵,要實踐。老話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許多人懷揣相同理想,最終實現(xiàn)了的卻不多,差別就在于“立長志”與“常立志”。把理想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很容易也很省事,但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有的人樹立遠大理想后,努力實踐,不屈不撓。有的人經(jīng)常說自己抱有志向卻不動彈。下苦功夫自然要投入大力氣。如果學不會沉住氣,空話廢話多,時間就會隨著廢話流逝。

  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寫道:“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tài)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tài)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tài)度作事,則功業(yè)可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實現(xiàn),離不開自勵。奮斗不息,應時而變,順勢而為。如此,理想的滋味更加悠長。

  原載:2025年9月24日《新華日報》,版次:3

責任編輯:陳路

自勵:跬步江山即寥廓
——開學季·評論員最想對你說⑩
發(fā)布時間:2025-09-24   
來       源:新華日報  
作       者:江 東

  廣袤之野,春雨難料,籽粒催生須不違春候,該萌動時要適時伸展芽信,破土為先。物有此意,人心亦然。人生難免會有這樣的時刻,當完成一項自己認為了不起的工作時,卻沒得到他人的認可,甚至招致批評,這時最需要的就是自勵。

  自勵,支撐處困境者挺直腰桿、勇往直前。蒲松齡自幼聰明、發(fā)憤苦讀,可屢次應試都名落孫山。遭受落榜打擊的他決心放棄應考,在家鄉(xiāng)做師,轉而著文,為激勵自己,他在銅鎮(zhèn)紙上自刻了一副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種破釜沉舟、臥薪嘗膽的精神激勵下,他埋頭撰書,始終不輟,寫出光輝的《聊齋志異》。

  自勵,賦予干事者前進動力、創(chuàng)業(yè)勁頭。琴納歷經(jīng)30年反復試驗,得出“牛痘”能產(chǎn)生天花免疫的結論,卻招致保守勢力的攻擊和污蔑,英國皇家學會也拒絕這項發(fā)明。一心要戰(zhàn)勝天花的他自言“我這只已經(jīng)揚帆、開航、決心到達彼岸的小船,應該再經(jīng)歷一些狂風暴雨的襲擊”,選擇自費出版論文,最終獲得承認。

  自勵,還會隨時提醒我們努力再努力、奮斗再奮斗。“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得知自己被重點中學錄取,劉福江在日記本上抄下了馬克思的這段論述。因小兒麻痹癥腿患殘疾的他艱難而幸運地跨入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始前,導師拿出兩個研究課題:一個是工作量及難度適中的課題,另一個是工作量偏大、難度高,但頗具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的課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經(jīng)常在計算機房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這篇論文糾正了美國同類權威文獻中的錯誤,大大節(jié)省了計算時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身處逆境不沉淪,遭遇困苦不消極,反而更堅強、更堅定,反而更努力、更發(fā)憤,正是自勵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

  自勵,要自覺。宋代智僧宗元有一偈相傳:某弟子向其訴說長修不悟的苦惱,求其相助。宗元曰:“諸事我盡可替你,惟五事無能為力。”弟子問:“何事?”宗元曰:“穿衣吃飯,大解小解,皆不能代。身下有腿,自己須馱著自己走!”弟子聞之,頓悟。其實,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潛力,比如創(chuàng)造力,或是對潛在信息超常的感覺能力。主動挖掘自我潛力、自我肯定,便會意識到自己在成長、在進步,產(chǎn)生由滿足和欣喜結合所形成的欣慰感,自然而然進入“心流”狀態(tài)。

  自勵,要立志。被問到自己的理想時,巴金回道:“把個人的生命連系在群體的生命上面,在人類繁榮的時候,我們只看見生命的連續(xù),哪里還有個人的滅亡?”換言之,理想是一種需要夠一夠的、有利于社會的奮斗目標,影響著人的行為選擇。如果“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到哪里”,過一天算一天,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像一艘沒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隨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拋往礁石,便是被潮水棄在沙灘,容易對未來產(chǎn)生迷茫、焦慮和恐懼。

  自勵,要實踐。老話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許多人懷揣相同理想,最終實現(xiàn)了的卻不多,差別就在于“立長志”與“常立志”。把理想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很容易也很省事,但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有的人樹立遠大理想后,努力實踐,不屈不撓。有的人經(jīng)常說自己抱有志向卻不動彈。下苦功夫自然要投入大力氣。如果學不會沉住氣,空話廢話多,時間就會隨著廢話流逝。

  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寫道:“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tài)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tài)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tài)度作事,則功業(yè)可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實現(xiàn),離不開自勵。奮斗不息,應時而變,順勢而為。如此,理想的滋味更加悠長。

  原載:2025年9月24日《新華日報》,版次:3

責任編輯:陳路
八宿县| 资讯 | 临沭县| 西乌珠穆沁旗| 高青县| 贺州市| 北碚区| 富民县| 瑞金市| 上栗县| 连山| 昌图县| 邹平县| 宜丰县| 淮南市| 余江县| 丹阳市| 大庆市| 三江| 永城市| 东港市| 军事| 宁明县| 周宁县| 宁夏| 古田县| 盐山县| 昌吉市| 广水市| 五家渠市| 石狮市| 民县| 安岳县| 蓬莱市| 嵩明县| 靖边县| 宝应县| 东丰县| 罗定市| 合川市| 夹江县|